《大明:表哥别跑,这个皇位给你坐》第24章 果然文抄公最赚钱 免费试读
“来吧,来吧!顺天府张伯阳张新作!蜀山剑侠传第四卷出了!”
“第一步!我要三卷!”
“我要一份!”
“我要一份!”
...........
成都首都,这是大明在西南地区最大的首都。
在这样一个严冬,南川县庙前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一家书店的生意正如火如荼。
旁边有很多人在抢购书,因为人太多,也吸引了长官来维持秩序。
走在路上,两个穿着朴素的白色圆领长袍的老男人和年轻女人也看着远处熙熙攘攘的书店。
“月溪,看这一幕,你能感受到吗?”
看着远处的书店,中年人低头看着年轻人。
对于这个问题,年轻人也认真地回答:
“张的书我也看过,有一套神话,但这些毕竟是小道尔。”
“呵呵~说了这么多,你也看到了。”
“张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人,让千里之外的巴蜀人都熟悉他的名字。”
“最近收到很多石林朋友的来信,一般都会提到这个人。”
“此人虽非外戚之子,却是真有才,听说有过目不忘之才。”
“可惜我父子俩还在服丧,不然你本可以在这次乡试中与他一较高下。”
在这条街上聊了很久的父子是石寨的左春芳左忠云杨廷和。
站在他旁边的年轻人是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他们讨论的是张伯阳蜀山剑侠传,这半年的空闲时间写的。
要知道明代印刷业发展很快,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皇帝都很注重老百姓的阅读。
明代知府、县令积极兴办官学,提倡私学。
所以明朝的识字率发展到弘治时期,达到了历代最高的时期。
老百姓识字率的提高也带动了小说产业的蓬勃发展。
张伯阳说帮张合领赚钱,写小说是最出名也是最快的赚钱方式。
杨廷和盯着抢购张伯阳书的人,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把读杂书的乐趣投入到学习四书五经中去,也许明朝还会多出几十万个读书人。
然而,当他这么想的时候,张伯阳刚刚把《蜀山剑侠传》第五卷提交给顺天书店。
书店管事喜滋滋地回家接过张伯阳递来的手稿,然后赔笑道:
“小公爵不愧是文星,我对这《蜀山剑侠传》念念不忘。”
“别说我在等,连我的主人都被它迷住了。”
“别吹牛了……”看着眼前人的吹嘘,张伯阳觉得很无奈,只是伸出了手。
这个手势很容易理解,乡长边说边点头哈腰笑道:
“别担心,小公爵,擦笔费已经在路上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书店打印出来,拿60%,小公爵你拿40%。”
“另外,外县的出版社也会给你30%的办笔钱。”
“我们书店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已经付给你这笔钱了……”
说着,管事竖起了三根手指,并张伯阳皱了皱眉头:
“才三千两?”
“呵呵...这已经很多了。毕竟这只是顺天政府的市场。”
管事陪笑,顺带还解释道:
“去年礼部有个大人,一本书卖了七千册,却只拿了二百多两银子。”
“我们书店里有《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三个月才卖了4万多本。”
“你的书,一卷30次,定价120文。”
“三个月,四本书,光是顺天府,就卖了7万多本,平均1.3万多本。真的很不容易。”
“小估计,顺天府还是个小头,真正的大头还得在府里。”
“但你也知道,山高路长,押运银两也难,所以要多交10%。”
“可就算这样,小的也敢跟你拍胸脯,地县里的擦笔费,加一块,肯定不少于五万两。”
管家拍着胸脯保证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张伯阳。
如果你想让人们做事,你必须获利。
更何况对于寿宁侯府来说,五万两银子足够用很久了。
张伯阳我知道这件事。整个寿宁侯府,一年的开销,也只有五千两银子。
五万两银子,加上后续的《蜀山剑客传》剩下的六卷,包括后期的办笔费。
估计,所有人加在一起,你想做的那些事,应该都能做到。
算了算,张伯阳也拿起了放在一边的茶具。
见管事张伯阳喝茶,也知道这是送客的茶,于是陪笑道:
“如果真的那么小,我就不打扰你了,小公爵。待会请侯府的人来订,帐本就放在这里。”
说着,管事从怀里拿出一本账本,旁边的一个家丁也上前接过账本。
簿记员刚走,一辆马车就来了。
马车上有三大箱红木箱子。经侯府管事清点,总数为三千一百七十五两,一模一样。
甚至张伯阳扫了一眼账本,也没发现什么问题。
不过,在我想来,书店是不会得罪寿宁侯府的,很威风。
看着眼前的三盒银子,张伯阳摸了摸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