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南明军火商》22.新军与锦衣卫双双扩编 免费试读
在金威镇福司的地牢里,官员们收到家人送来的食物和衣服后,美美地吃了一顿,换了一身衣服。
又一次恢复了从前人们明亮的外表,同时,他们也知道:
家族成员拿到自己写的兑换券后,甚至将家族财产的固定数额交给皇帝,告知和求助的信息也广为流传。
这下,要么等着皇帝收钱放他们出来,要么等着有秘密人脉的大军阀来救...
于是,当姜、涂、郭维靖审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趾高气扬地做了个手势,“给你们国家拿把椅子来,再切一杯好茶……”
更霸道的是开场威胁:“你们这三个踩了一阵子狗屎运的小人,别太得意了。等你的同胞被释放了,你就得找人杀了你丫……”
甚至有嚣张到极点的威胁:“好了好了!今日之耻,十倍后还!”
但最后大部分朝臣都轻蔑诬陷:“皇上答应收钱后,马上放人,你却利用职权大肆报复!”
“我要见皇上,揭穿你的丑恶嘴脸……”
都是咒骂或者欺负,总之三人无动于衷,继续审查案件。
如果你遇到一个好朋友,你会和他说话。遇到困难就要忍着,让锦衣卫把自己所有的行动和言语都记录下来,事后再交给皇帝。
一天下来,虽然效率极低,案子也没有什么发展,但是我看了人生的大戏,看了人性的阴暗面,有很多丑态,我在其中享受了乐趣...
晚上,在皇家书房里,洪光朱由崧皇帝正在规划和设计新军队的建立,以及军衔和军旗的详细规格等。这时,韩的下属送来了一份由三人才办的案件笔录。
“黄师父,这是今天奉命办案的三位大人送来的口供笔录。”
朱由崧刚拿过来粗略查了一下,他大怒,说:
“岂有此理!都是犯人下的命令,还这么霸道,敢威胁我亲自任命的办案书记,真是死不悔改,看来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发泄完后,朱由崧在韩耳边低语了几句,这家伙屁颠屁颠地走了,心中不断赞叹:皇上整治人的手段真是高明。
而萎蔫朱由崧无非是告诉韩:断水断粮要钱,内外都要。直到穷到无法承受,他们才会坦白一切。
最后一文不值,然后将这些罪人一个个拉出来斩首...
三天后,万名犯人的考核终于开始了。这次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军事体能训练:
主要有五个项目:五公里拉链、障碍赛、蛙泳、俯卧撑、仰卧起坐。
你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否则你将被处死!
新军营占地约1万亩,相当于800个足球场大小。
洪年朱元璋在此设北京营,共有30名禁卫军。按照5600名警卫计算,北京营兵力也在16.8万人左右。
但南明帝朱由崧登基后,只有8万人。最后萎缩到1万人,而朱由崧只留下1000名年轻力壮的人成为新军。
如今,偌大的学校院子里只有一万名犯人和一千名新兵,所以有足够的空间来完成上述军事体能训练的考核项目。
这次考核,洪光帝朱由崧亲临现场,亲自监督。
一个小时后,10000人中,5000名犯人身体状况中等,4500人达标。最后剩下的500人都没有达标。
朱由崧手一挥,一千新军立刻出动,将这五百人直接就地枪毙。
这一举动,直接给这九千五百名囚犯,给吓得肝胆俱裂的死者,在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他们也瞬间明白:
新军执法严明,皇帝振振有词的军令如山。不是闹着玩的。你说的就是你想要的,没必要争论;否则,我们会被枪毙的!
随后,朱由崧将5000名体能训练良好的囚犯编入新军,另有4500人编入皇家卫队。
这样新军的人数暂时高达6000人,也就是两个团的样子。陆九德直接升任一团团长,暂代二团部队。
新军装军衔如下:上尉十兵;
监视三十名士兵
一个排长有一百个兵。
连长统一300部队。
营长有1000名士兵。
团长3000。
旅长有一万名士兵。
师长有三万兵力。
指挥官总共有10万军队。
统领20多万军队
新的陆军军衔规划到位后,就是军服的设计和制定。朱由崧采用未来军营特有的绿色。另外,士兵都是素色迷彩服,在山里容易隐藏和战斗。
最后,军旗也必不可少。
朱由崧结合明朝的日月旗和守护四方的神兽,我们设计了:
新军第一军的军旗是日月青龙旗!
新军第二军的军旗是日月白虎旗!
新军第三军的旗帜是日月朱雀旗!
新军第四军的军旗是日月玄武旗!
另外,新军直属卫队的旗帜是大明朝的旗帜,四周是五龙、日月。
目前陆九德领导的新军是新军的直属卫队,直接向皇帝负责,服从皇帝的命令,代表皇帝的权威!
原来朱由崧这三天的烧脑行动都是这个原因。
之后,朱由崧从军火商系统花了75200元,兑换了500支汉阳手枪和500万发子弹,用这批军火装备了第一批通过忠诚测试的500名保安。
至此,他们终于高傲自信,终于对皇帝的天子有了归属感。
另外,刚刚加入锦衣卫的4500人俘虏,一心要证明自己的忠诚,早日拥有锋利的火器,成为皇帝的坚定支持者!
另外,朱由崧从军火商系统花了15.2万元,兑换了1000支新解锁的38式步枪和500万发子弹,分发给1000名新军直属卫队的士兵。
让它改变,拿着退役的燧发枪,让5000名表现良好的囚犯中的精英来训练和使用它...
弘光朱由崧皇帝之所以刻意划分军衔,是因为人们有争强好胜的心,尤其是在军队中,他们总是争第一,赢得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