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标,造反,父皇竟放爆竹》第十四章:朱标的考虑 免费试读
再说朱标。
他提出这些事情的原因很简单。他想改变一成不变的科举制度。
不是说现在的科举制度有问题,而是他觉得明朝刚刚建立,现在到处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如果沿用科举制度,人才的招聘太慢,太少。
要知道,一般来说,在科举制度下,即使招到50个有才能的人,这些人通过宫廷考试后,也不是被发配下来做官,而是在宫中学习。
说白了就是实习。
经过几年甚至五八年的实习,他们才有资格去当地的豪宅当父母。
也就是说,现在的科举制度在后期更有用,但在前期就很没用了。
现在明朝急需人才,无论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
因为战争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经济。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是重中之重。
而想要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就不是他朱标或者朱元璋一个圣旨可以解决的了。
问题太多了,就连满清军民没日没夜的讨论也根本解决不了。
所以朱标的想法是不言而喻的,他想提前加入到一些招募后代人才的方式中去。
在后世,全国各地都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一切与民生有关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在各部门的严格管控和部门的集体智慧下,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同样,朱标认为今天的明朝恰恰需要这种模式来招募各种精英人才,而不仅仅是能读圣贤的学者。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
任何事物,一旦先进,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往好了说,不言而喻,往坏了说,后果不堪设想。
就拿后世的一个首富来说。朱标上辈子听过一个首富的故事。
首富姓陈,在全国网络时代混乱的时候,提前想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超前的思维和眼光,他迅速成为中国首富。
但也正是因为他思想的超前,才引退江湖,一落千丈。
而这个让他一落千丈的东西,就是一个叫互联网电视的技术。
记得首富提到的时候,时间才两千年。
当时提出来之后,他花了几百亿。
但奖励让他欲哭无泪,说恐怖也不为过。
就在他悲惨生活的几年后,网络电视开始普及,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但当时他已经退市了,带着几百亿的亏损离开了。
而这就是超前的劣势。
不是产品不好,也不是思想有问题,而是生不逢时。
闲话不多。
有了这个想法朱标,他也怕自己的先进思想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甚至弄巧成拙,所以会主动去请教朝廷里最大的两个文官。
第一平民李善长的答案已经出来了。他说没必要改。
剩下的就看刘伯温了。如果刘伯温也有同感,那他也不打算在法庭上说。而是会在没人的时候,单独跟父亲说。
也很快,刘伯温似乎猜到了朱标的想法,当下不慌不忙地说道:“启禀殿下,我相信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而太子所想的是他要增加人才的数量。但正如李所说,如果增加名额,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拉低整体水平。因此,
话下来,刘伯温和李善长的意思想通了。
听到这里,朱标叹了口气,准备沉默。
恰在此时,刘伯温又开口了。
“不过,我相信现在明朝刚刚建立,整个国家都是一片废墟。所以,如果殿下有什么办法提拔更多的人才,我觉得是好事。哪怕是改变科举的一些制度,我觉得利大于弊。”
这最后一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也算是支持朱标的想法。
果然,听到对方的话后,朱标顿时心中一喜。
这个朝廷的最高文官带头支持,然后就算说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他是按照刘伯温的想法说的。
不会,朱标连忙点头说:“嗯,殿下同意刘大人的意见。现在大明朝刚刚建立,整个国家都是一片废墟。如果沿用以前的科举制度,对大明朝目前的国情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回答完后,他又看了看朱元璋,说:“陛下,我的儿子和大臣有勇气提出一件事!”
这一次,朱标很认真。
看到这么严重朱标,朱元璋立刻紧张起来,赶紧坐下,然后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