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了马皇后的我,竟是大明皇长子》第27章 土豆成熟!饥荒爆发! 免费试读
景泰府。
明代第一座皇家园林,占地广阔,气势宏伟。
朱旭刚搬来的时候,还挺不适应的。
多亏了好心的导游朱彪,他每天都来带他参观,朱旭花了三天才完全了解了这个地方。
临走时,朱彪给他留了十几个侍卫和丫鬟为他办事。
这个服务还不错。
有了新住处后,朱旭直接放弃了原来的小饭馆。
反正自从他出了御榜,做饭的酬劳就很少了。现在他的月薪是以前的几十倍。
朱序命人把种土豆的那块地挖开,在这里找了个宽敞的院子打理。
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皇家花园,土壤异常肥沃,土豆发芽只用了一天。
朱旭很惊讶,如果照这样的进度下去。
土豆成熟肯定不到一个月。
果然,第三天,土豆的芽已经绿了。
第七天,土豆长势良好。半个月过去了,朱旭没忍住扒开泥土,发现里面已经有鹅蛋大小的果实,平均每个洞里有十个。
这让他兴奋不已!
照这个势头,再过五天,不,不超过三天,土豆就要完全熟了!
这样长出来的土豆只有一个洞,足够一个人吃三天。
一亩地可以养活一个村,十亩地可以养活一个镇!
以此类推,只要短短两个月,就可以裂变喂饱一个城市的食物!
三个月,可以喂饱十几个城市!
再过四个月,大明的饥荒就可以彻底根除了!
……
这天。
朱元璋照常去早朝。
太监尖声叫道:“上朝!有事参与,没事退缩!”
“陛下,我有书要打!”
太监话音刚落,宰相李善长急匆匆的走了出来。
神色匆匆,脸上带着浓浓的焦急之色。
李善长一向稳重,不重要的事从不参与。当他们看到他上前时,他们看起来很慌张,他们都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李善长没有丝毫拖延,直截了当地说:“陛下,今年扬州大旱,百姓的米粒都没有收成。”
此话一出,整个法庭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饥荒。
自元末以来。
一直是中原永远绕不开的问题。
即使大明朝做了很多努力来减少人民的税收,鼓励生产,也只能减少,不能根除。
最重要的原因是天灾!
现在,当文武官员听说干旱时,他们的心下意识地沉了下去。
这两个字对大明来说太重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他沉声问道:“现在人家家里还能有余粮吗?”
李善长叹了口气,难过地说:“陛下,人家已经空了。”
“现在整个扬州城里到处都是挨饿的灾民。人们吃草根,嚼树皮,几乎什么都能吃。”
“甚至有些人选择和死去的孩子一起吃饭...很容易……”
说到这里,李善长实在不忍心再说下去了。
而且就算他不说,朱元璋也知道他的意思。
人饿到真的没东西吃了,又吃不下自己的孩子,只能拿孩子交换充饥!
听到这里,朱元璋我的心在颤抖,我感到了巨大的痛苦。
他说虎毒不吃孩子,但如果有一丝人性,他不会攻击自己的孩子。
但是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永远不会知道饿死是什么滋味!
一场饥荒足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动物!
想到这里,朱元璋两眼欲裂,道:“扬州将军府在哪里?”
“遇到这种事,为什么不放食物!?"
为了防止饥荒,王朝建立时全国各地都设立了朱元璋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李善长听了,眼神更加哀怨,叹道:“陛下,扬州的粮仓早就用来救灾了,现在完全空了。扬州总政冯,快饿死了。”
“这封奏章,还是他拿出全部军粮给信差,才勉强送到帝都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他知道情况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如果不再试一次,扬州甚至可能饿死!
目前最快的解决办法就是开仓放粮救灾!
“传我的命令!打开皇城粮仓,当天运到扬州救灾。”
朱元璋他轻声说话,眯起眼睛,又说:“再说,我们是要一起去扬州访民情的。”
大臣们闻言,登时一惊。
“陛下,绝对不行!”
“扬州城里有无数挨饿的人。我怕你去了会有危险……”
胡来不及多想,抱拳道。
但他话刚出口,就被朱元璋举手制止了。他站起来铮铮一声,“我告诉过你,今天再说一遍。”
“当官是为了人民。无论你的官职大小,你碗里吃的,坛里喝的,都是属于人民的。”
“今天,我必须去扬州。如果看不到老百姓吃我们的救灾粮,我心里就不踏实!”
朱元璋经历过元末的大饥荒,也知道元朝发了赈粮,百姓就是拿不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被当地官员所贪婪。
所以这次救灾,朱元璋要亲自监督,保证每一粒粮食都能到老百姓的碗里。
朱元璋的这种气魄瞬间感染了一大批朝臣。
朱彪在宝泉站出生,说:“爸爸,我愿意跟你走!”
徐达、唐河他们两个也举起了拳头,声音低沉地说:“说到底,我愿意跟上级走!”
“我愿意和陛下一起去!”
文武官员异口同声,团结就是力量。